一、项目背景
现有塑胶清洗废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t/d,实际运行负荷约 550t/d,计划按 600t/d 进行优化改造。原工艺为:格栅 → 物化沉淀 → 气浮 → 水解酸化 → CASS → 消毒排放
由于生产废水水质波动大(COD、盐分变化明显),且含有较多细微塑料渣及悬浮物,现有工艺运行稳定性不足,出水水质存在超标风险。为提高处理效率与稳定性,特制定以下改造方案。
二、存在问题分析
1.进水悬浮物含量高:细微塑料渣、纤维等易堵塞后续设备。
2.物化沉淀系统控制不稳定,导致絮凝效果波动。
3.水解酸化效率偏低:搅拌与推流不足,溶解氧控制不佳,影响后续生化处理。
4.生化工艺适应性不足,CASS工艺对水质水量波动的抗冲击能力有限。
5.缺少独立二沉池,泥水分离效果不佳,影响出水水质。
三、改造目标
1.提高对进水水质、水量波动的适应能力;
2.稳定去除COD、SS、油类及部分盐分;
3.降低运行成本,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。
四、改造方案与工艺优化
1. 预处理系统优化:在格栅后增设1mm 细网滚筛,有效拦截细微塑料颗粒和悬浮物,降低后续处理负荷。
2. 物化沉淀系统升级:更换高效絮凝剂投加装置;改进自动加药控制系统。
3. 水解酸化系统改进:完善推流与搅拌装置,提高泥水混合效果;封闭池体,减少异味与温度波动;优化进出水方式,延长厌氧停留时间,控制溶解氧<0.5mg/L。
4. 生化工艺调整:将水解酸化 - CASS工艺改为 AAO(厌氧 - 缺氧 - 好氧)或 AOAO(厌氧 - 缺氧 - 好氧 - 缺氧)工艺,提高脱氮除磷效果与抗冲击能力。
5. 新增二沉池:独立设置二沉池,提高泥水分离效果。
6. 消毒系统完善:保留现有消毒设施,优化投加点与接触时间,确保达标排放。
五、改造后工艺流程
格栅→ 滚筛 → 物化沉淀 → 气浮 → AAO/AOAO → 二沉池 → 消毒排放
六、预期处理效果
COD 去除率:≥ 85%
SS 去除率:≥ 90%
油类去除率:≥ 90%
